华北中北部地壳运动与张北地震

被引:9
作者
杨国华
王敏
韩月萍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
[2]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 中国天津
[3] 中国天津
关键词
华北中北部; GPS; INSAR; 垂直形变; 张北地震; 活动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利用华北GPS监测网两个时段复测资料 (1992~ 1996~ 1999年 )、华北北部两个时段垂直形变资料 (1992~ 1998~ 2 0 0 0年 )和张北地震时的INSAR结果 (1997年 9月 2 2日~ 1998年 5月 2 6日 ) ,从场和块体运动的角度分析了张北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特征 ,结果表明 :①垂直形变不显著 ,近 10年来华北中北部地壳垂直形变基本上属于继承性 ,震时显著垂直形变范围仅约为 15km× 15km ,量值约 2 5 0mm ;②水平形变在各单元内部也不显著 ;③华北中部各单元整体水平运动在震前 (1992~ 1996年 )和震后 (1996~ 1999年 )存在动态变化 ,具体表现为阴山构造带由相对静止变为左旋走滑 ,山西断陷带由以拉张运动为主变为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 ,燕山构造带的张性左旋走滑运动变为左旋走滑运动 ,而且震前形成的燕 -冀形变过渡带消失于震后 ;④形变的大小与孕震区介质的物性和构造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进一步分析还表明 :①张北地震并不意味着华北的地震活动进入高水平 ;②当前地壳运动处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之中 ;③未来本区有利于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空间位置主要是燕山构造带 ,尤其是该带的两端 ,以及山西断陷带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利用GPS复测结果确定华北不同运动性质单元及活动方式 [J].
杨国华 ;
韩月萍 ;
张凤兰 .
地震学报, 2001, (01) :1-10
[2]   张北6.2级地震的连续形变前兆异常时空特征 [J].
张雁滨 ;
蒋骏 ;
陈绍绪 ;
王宝坤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03) :69-74
[3]   获取张北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J].
张红 ;
王超 ;
刘智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0, (06) :52-55
[4]   张北6.2级地震近震区前兆异常特征及时空演化研究 [J].
张永仙 ;
刘桂萍 .
地震, 2000, (01) :53-58
[5]   华北地区三维构造应力场 [J].
陈连旺 ;
陆远忠 ;
张杰 ;
许桂林 ;
郭若眉 .
地震学报, 1999, (02) :28-37
[6]   山西地堑系现今构造应力场 [J].
安美建 ;
李方全 .
地震学报, 1998, (05) :14-18
[7]   张北-尚义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及其跟踪预报 [J].
车用太 ;
王基华 ;
林元武 ;
朱清钟 ;
张培仁 .
地震地质, 1998, (02) :4-9
[8]   张北-尚义地震与大同-阳高地震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J].
邓志辉 ;
楚全芝 ;
李建华 ;
刘培询 ;
梁小华 .
地震地质, 1998, (02) :77-83
[9]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 [J].
徐锡伟 ;
冉勇康 ;
周本刚 ;
尹功明 ;
李建华 ;
刘五洲 .
地震地质, 1998, (02) :40-50
[10]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J].
徐杰 ;
宋长青 ;
楚全芝 .
地震地质, 1998, (02) :51-5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