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比较法的优势与缺陷

被引:18
作者
鲁楠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全球化; 脱域; 比较法; 范式革命;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4.01.003
中图分类号
D908 [比较法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延伸,具有脱域属性。在全球化时代,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规则表现,亦具有脱域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在法律全球化过程中,比较法对全球化有特殊敏感性,它所具有的比较方法、多层视角、脱域取向与反思效果等理论优势,有助于形成解释法律全球化现象的新理论。但传统比较法存在的四个缺陷,即西方中心论、国家中心论、功能比较论与私法中心论阻碍了此一理论抱负的实现。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比较法学界正孕育一轮比较法的范式革命,而中国比较法需要从古今与中西、内部与外部、自主与开放、理论与实践、支配与解放五种关系的反思中寻找新的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24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与WTO:全球化视野的回顾与展望 [J].
鲁楠 ;
高鸿钧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6) :5-17+156
[2]   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与法理反思 [J].
高鸿钧 .
中国法学, 2011, (01) :5-45
[4]  
法律与法律思想的三次全球化:1850-2000[J]. 邓肯·肯尼迪,高鸿钧.清华法治论衡. 2009(02)
[5]   比较法研究的反思:当代挑战与范式转换 [J].
高鸿钧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61-170
[6]   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间 [J].
高鸿钧 .
比较法研究, 2008, (05) :12-24
[7]   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中的法律自治 [J].
鲁楠 ;
陆宇峰 .
清华法学, 2008, (02) :54-73
[8]   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 [J].
高鸿钧 .
中国法学, 2007, (04) :23-38
[9]   比较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J].
潘汉典 .
比较法研究, 1990, (02) :1-13
[10]  
布莱克维尔法哲学和法律理论指南[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帕特森 (Patterson,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