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碎屑储集岩成岩变化与孔隙演化关系

被引:10
作者
朱平,王成善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研究所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储集岩,成岩作用,石油,天然气;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1995.02.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分析海拉尔储集层的物质组分和成岩后生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拉尔盆地的两大储集岩类型,其中着重分析了碎屑岩储集岩岩性特征、成岩后生变化及对本区砂岩储集性和孔隙连通性的影响。通过对岩石中各类胶结物和自生矿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的成岩序列解释,划分了早成岩早期、早成岩晚期和晚成岩早期三个成岩阶段。为孔隙演化史和评价储集体性能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的控制 [J].
邓康龄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3) :308-315+347
[2]   成岩作用与砂层(岩)孔隙的演化 [J].
朱国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1982, (03) :195-203+291
[3]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沃克马·施密特(V.Schmidt),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