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统计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
被引:20
作者
:
胡学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胡学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机构
: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来源
:
传感器技术
|
2002年
/ 08期
关键词
:
方差;
信息融合;
正态干扰;
极值;
D O I
:
10.13873/j.1000-97872002.08.013
中图分类号
:
TP212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学科分类号
:
080202 ;
摘要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引起了工业测量系统的改变 ,是智能仪表的发展方向。针对工业中干扰的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 ,它采用高等数学的方法求解具有多变量约束条件的极值问题 ,从而得到最小方差的信息融合结果。以此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准确度 ,并通过实验测量进行了仿真以表明其正确、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39+43 +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M].何友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
高等数理统计学.[M].陈希孺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3]
数理统计.[M].汪荣鑫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4]
点估计理论数据融合方法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麦宜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麦宜佳
施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施仁
[J].
传感器技术,
2001,
(12)
: 48
-
49
[5]
一类基于统计理论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麦宜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麦宜佳
施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施仁
[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1,
(06)
: 5
-
7
[6]
基于多传感器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麦宜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麦宜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剑峰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 21
-
24
[7]
神经网络用于产品品质鉴定的新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施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广东佛山
施仁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1,
(04)
: 55
-
59
←
1
→
共 7 条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M].何友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2]
高等数理统计学.[M].陈希孺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3]
数理统计.[M].汪荣鑫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4]
点估计理论数据融合方法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麦宜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麦宜佳
施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施仁
[J].
传感器技术,
2001,
(12)
: 48
-
49
[5]
一类基于统计理论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麦宜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麦宜佳
施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施仁
[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1,
(06)
: 5
-
7
[6]
基于多传感器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麦宜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
麦宜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剑峰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 21
-
24
[7]
神经网络用于产品品质鉴定的新方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中良
施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广东佛山
施仁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1,
(04)
: 55
-
5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