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相互关联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4
作者
何伟纯 [1 ,2 ,3 ,4 ]
乔墩墩 [1 ,2 ,3 ,4 ]
丁志伟 [1 ,2 ,3 ,4 ]
王发曾 [1 ,2 ,3 ,4 ]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3] 不详
[4] 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重点实验室
[5] 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中心
[6]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7] 不详
关键词
职能互补; 对应分析; 水平联系; 引力模型; 中原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SPSS和Arc GIS分析技术,从城市职能互补和水平联系两种关联机制入手,对中原经济区2004,2009,2014年城市之间相互关联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之间职能互补性不强,且城市潜在的职能互补性不断减弱,多数城市趋于综合化发展,九大职能部门中仅采掘业表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其他职能部门均趋于综合化发展;(2)水平联系格局以郑州和邯郸为中心,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大于其他两类区域(中原城市群以外主体区和中原经济区非主体区),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格局;(3)从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3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相互关联格局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城市职能分类与职能调整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以河南省为例 [J].
闫卫阳 ;
刘静玉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 (03) :265-270
[32]   从“单中心区域”到“网络城市”——武汉城市圈空间格局优化战略研究 [J].
王珺 ;
周均清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5) :88-91
[33]   辽中城市群规划的空间格局研究 [J].
彭翀 .
城市规划, 2007, (10) :44-47+62
[34]   基于网络城市理念的城市群布局——以苏锡常城市群为例 [J].
汪淳 ;
陈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6) :797-801
[35]   中国铁路客运网络组织与空间服务系统优化 [J].
王姣娥 ;
金凤君 .
地理学报, 2005, (03) :371-380
[36]   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 [J].
金凤君 .
地理研究, 2001, (01) :31-39
[37]   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 [J].
牛慧恩 ;
孟庆民 ;
胡其昌 ;
陈延诚 .
经济地理, 1998, (03) :51-56
[38]   中原经济区建立与郑州市发展 [J].
毛继周 ;
冯德显 ;
张震宇 ;
杨迅周 .
经济地理, 1990, (02) :23-28
[39]   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探索 [J].
杨林军 ;
巫继学 ;
何大明 .
中州学刊, 1985, (05)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