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5
作者
安福元 [1 ,2 ]
马海州 [1 ]
魏海成 [1 ]
樊启顺 [1 ]
韩文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盐湖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粒度分布模式; 环境意义; 柴达木盆地; 察尔汗;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3.02.009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μm和70~650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2μm的组份可能与湖泊的生物化学成因有关。上述各组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各自代表的环境意义也不同:<2μm和2~10μm部分反映了湖泊淡化-咸化程度和水量变化过程。10~70μm部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强度;70~650μm部分反映了尘暴天气的程度。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很好地验证了ISL1A孔样品粒度各个组份划分的准确性,并可反演92.9 ka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格尔木河小干沟坡积沉积特征与古环境重建 [J].
张梅 ;
陈艺鑫 ;
银森录 ;
张敬春 ;
李川川 ;
刘耕年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6) :890-903
[2]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 [J].
吴占华 ;
任国玉 ;
徐卫丽 ;
刘瑞兰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3) :429-435
[3]   柴达木盆地大浪滩130ka BP以来的孢粉组合与古气候 [J].
侯献华 ;
郑绵平 ;
杨振京 ;
杨庆华 ;
毕志伟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2) :243-251
[4]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沉积物及风成物的粒度特征 [J].
刘兴起 ;
姚波 ;
杨波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6) :1193-1198
[5]   不纯碳酸盐U-Th等时线定年及同位素分馏对年龄的影响 [J].
马志邦 ;
郑绵平 ;
吴中海 ;
马尼娜 .
地质学报, 2010, 84 (08) :1146-1154
[6]   青海表土花粉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J].
魏海成 ;
郑卓 ;
马海州 ;
潘安定 ;
黄康有 ;
罗传秀 ;
郑艳伟 ;
王志英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6) :932-940
[7]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近4000年来尘暴事件初探——来自库赛湖沉积物粒度的证据 [J].
王永波 ;
刘兴起 ;
张恩楼 ;
羊向东 ;
姚波 .
沉积学报, 2009, 27 (04) :691-696
[8]   稳定湖相沉积物和风成黄土粒度判别函数的建立及其意义 [J].
张平 ;
宋春晖 ;
杨用彪 ;
高红山 ;
张红艳 ;
刘维明 ;
潘美慧 ;
刘平 ;
胡思虎 ;
夏维民 .
沉积学报, 2008, (03) :501-507
[9]   湖泊沉积物粒度多组分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J].
殷志强 ;
秦小光 ;
吴金水 ;
宁波 .
第四纪研究, 2008, (02) :345-353
[10]   西藏高原扎布耶盐湖128ka以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记录 [J].
郑绵平 ;
袁鹤然 ;
刘俊英 ;
李延河 ;
马志邦 ;
孙青 .
地质学报, 2007, (12) :1608-1617+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