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问题及趋势

被引:25
作者
王文杰
机构
[1]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流动人口; 预防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正>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中以青壮年居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必要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近年来流动人口中的HIV感染者人数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J].
卢娟 ;
闫永平 ;
刘家政 ;
李端 ;
苏海霞 ;
陆松鹤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7, (09) :1034-1035
[2]   上海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研究 [J].
顾沈兵 ;
丁园 ;
高晶蓉 ;
李文芳 ;
王静 ;
郁郗 ;
孙建平 ;
徐立新 .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07) :483-486
[3]   东莞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J].
张巧利 ;
林鹏 ;
王晓霞 ;
陈柏芬 ;
郑少敏 ;
单金华 ;
夏宪照 ;
刘勇鹰 .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05) :386-389
[4]   山西某县农村外来嫁入女性及配偶中HIV感染者病毒序列特征分析 [J].
邢辉 ;
卫军 ;
马鹏飞 ;
乔晓春 ;
全宇 ;
邵一鸣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02) :101-103+113
[5]   流动人口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问题研究 [J].
李春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7, (01) :56-61
[6]   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探讨 [J].
丁贤彬 ;
易辉容 ;
潘传波 ;
郑建琼 ;
曾艺 ;
王豫林 .
疾病控制杂志, 2007, (01) :91-93
[7]   我国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现状 [J].
胡连鑫 ;
陈燕燕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01) :96-98
[8]   流动人口特征与艾滋病防治对策思考 [J].
王清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S1) :151-155
[9]   艾滋病疫情与流动人口分析 [J].
吕繁 ;
傅继华 ;
张睿孚 ;
王岚 ;
刘学真 ;
王璐 ;
王丽艳 ;
吕翠霞 ;
陈靖 ;
汪雁鹤 ;
张晓飞 ;
曲成毅 .
传染病信息, 2006, (05) :259-261
[10]   中国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控制 [J].
周建波 ;
张秀军 ;
孙业桓 .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6, (06) :4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