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米场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26
作者
付强 [1 ]
葛文胜 [1 ]
温长顺 [1 ]
蔡克勤 [1 ]
李世富 [2 ]
张志伟 [1 ]
李小飞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广西第六地质队
关键词
暗色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地球化学; 云开台隆;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本文对博白-岑溪断裂带西南段的米场黑云母花岗岩体及其包体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米场黑云母花岗岩体暗色包体广泛分布,暗色包体中发育有碱性长石斑晶、暗色镶边的眼球状石英、针状磷灰石和包裹有内环带的斜长石等。寄主岩及暗色包体两者都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中多呈直线变异趋势,反映了两者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两者都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花岗岩的Nb/Ta比值11.51~13.34高于下地壳8.3,反映了岩体侵位前受过幔源物质的混染;其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基本一致,也反映了岩浆的同源特征;用锆石饱和温度计和角闪石铝压力计估算了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结晶的温度和压力,结果表明两者的结晶温度和压力相近,分别在618~697℃和(3.64~4.61)×108Pa范围内。对包体及其寄主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是在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底侵的幔源岩浆与其诱发的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 [J].
付建明 ;
谢才富 ;
彭松柏 ;
杨哓君 ;
梅玉萍 .
地球学报, 2006, (06) :557-569
[2]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J].
覃锋 ;
徐晓霞 ;
罗照华 .
岩石学报, 2006, (12) :2957-2970
[3]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杨策 ;
朱金初 ;
张佩华 ;
谢才富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3) :310-318
[4]   大陆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研究:历史与现状——兼论华南地区在地质历史演化期间大陆增生与成矿作用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李晓峰 ;
张作衡 ;
王义天 ;
王志良 ;
赵财胜 ;
杨富全 ;
李厚民 .
矿床地质, 2005, (03) :193-205
[5]   云开地区中生代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动力学机制研究 [J].
蔡明海 ;
战明国 ;
彭松柏 ;
孟祥金 ;
刘国庆 .
矿床地质, 2002, (03) :264-269
[6]   桂东南富钾岩浆杂岩的Nd同位素组成:华南中生代地幔物质上涌事件 [J].
郭新生 ;
陈江峰 ;
张巽 ;
汤加富 ;
谢智 ;
周泰禧 ;
刘玉龙 .
岩石学报, 2001, (01) :19-27
[7]   粤西阳春中生代钾玄质侵入岩及其构造意义: Ⅰ.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J].
李献华 ;
周汉文 ;
刘颖 ;
李寄 ;
陈正宏 ;
于津生 ;
桂训唐 .
地球化学, 2000, (06) :513-520
[8]   花岗岩混合作用 [J].
周若 .
地学前缘, 1994, (Z1) :87-97
[9]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肖庆辉等著, 2002
[10]  
Magma mixing and mingling textures in granitoids: examples from the Galway Granite, Connemara, Ireland[J] . S. Baxter,M. Feely.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