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

被引:202
作者
鲁洁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人学观; 关系性存在; 整体性存在; 单子式存在; 共生性存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任何道德教育必以某种人学观为其依据。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这种关系性存在曾经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现实的形态 ,相应地也有过不同的人学理念。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发生嬗变。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整体性存在 ,人对人依赖关系的肯定与认同是当时人学观的核心 ,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所要维护的是没有个人独立性的整体性。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尚未完全走出整体主义的范式。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定 ,单子式个体是与之相对应的人学观。在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内的相对主义和私人化是其表现特征。进入当代以后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越益密切 ,共生性存在开始突显于人学理念之中。当代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都从不同方面对共生性存在作出了阐发与证明。面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的转变 ,道德教育要在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上迎接新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法)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著;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论人的使命.[M].(俄)别尔嘉耶夫著;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2000,
[3]  
后现代精神.[M].(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  
新旧个人主义.[M].(美)J.杜威[J.Dewey]著;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5]  
智能的结构.[M].(美)加登纳(Gardner;H.)著;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5,
[7]   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 [J].
杨大春 .
哲学研究, 2001, (07) :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