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和对照)对巢湖流域圩区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耕作处理下的CO2、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方式下的CO2、CH4、N2O的排放/吸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各处理CO2的平均吸收通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H4、N2O的平均排放/吸收通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乳熟到蜡熟期是白天CO2通量由负值向正值的转换期,和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的作物产量分别提高了3.3、1.5和3.9倍,且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各种耕作处理下的CH4排放通量均在-0.3~0(mg·m-2·h-1)之间波动,与对照比较,保护性耕作累计吸收量要高16个百分点,相关分析显示,除秸秆还田外,各处理的CH4的吸收率与5 cm土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N2O是麦田生态系统主要排放源,保护性耕作与对照相比N2O排放率降低了12%,而秸秆还田、常规耕作与对照相比N2O排放率分别增加了35%和61%;(5)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的N2O单位产量排放量分别降低了4.31μg·g-1、3.36μg·g-1和2.70μg·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