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Hindeodus parvus及其意义———兼论二叠-三叠系界线

被引:3
作者
朱相水
林联盛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
[2] 江西省遥感信息系统中心
关键词
典型Hindeodusparvus,二叠三叠系生物学事件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修水县东岭,江西省;
D O I
10.16357/j.cnki.issn1000-5862.1997.01.020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讨论了典型Hindeodusparvus与非典型H.parvus的区别;论证了化石保存完好、丰富、多样对提高作为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GSSP)的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以Hin deoduslatidentatus Hindeodusparvus H.turgidus Isarcicelaisarcica序列的浅水型碳酸盐岩海相连续沉积的地层中,主齿细齿均保存完整的非变质的典型H.parvus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来划分二叠 三叠系界线,才有可能精确确定特提斯地区的P/T生物学事件地层界线.江西的东岭、沿沟剖面,自长兴组至大冶组均为浅水型碳酸盐岩海相连续沉积,组间界线附近的岩性具有过渡性质,这对探究浅水型牙形动物具有特殊意义.此二剖面的H.parvus首次出现的点位与大冶组底界一致,这似乎验证了华南的界线粘土层既是生物学事件的标志,又是非生物学事件的标志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推荐一条GSSP的辅助剖面 [J].
朱相水 ;
林联盛 ;
吕桦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3) :76-80
[2]   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 [J].
王成源 .
古生物学报, 1995, (02) :129-151+265-267
[3]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 [J].
朱相水,王成源,吕桦,穆西南,张遴信,覃兆松,罗辉,杨万容,邓占球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4, (04) :439-452
[4]   江苏镇江Hypophiceras层中的二叠纪牙形石及其意义 [J].
杨守仁 ;
王新平 ;
郝维城 ;
段金英 .
科学通报, 1993, (16) :1493-1497
[5]   中国三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 [J].
王成源 .
地层学杂志, 1991, (04) :311-312+307
[6]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事件地层学标志 [J].
徐桂荣 ;
丁梅华 .
地层学杂志, 1991, (03) :201-208
[7]   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地区二叠—三叠纪牙形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杨守仁 ;
孙存礼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2) :243-256
[8]   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划分的新方案 [J].
殷鸿福 ;
张克信 ;
杨逢清 .
地球科学, 1988, (05) :511-519
[9]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的火山活动 [J].
何锦文 ;
芮琳 ;
柴之芳 ;
马淑兰 .
地层学杂志, 1987, (03) :194-199+245
[10]   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牙形石动物群及地层意义 [J].
张克信 .
地球科学, 1987, (02) :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