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扩展中失地农民“种楼”的理性与维权——从“握手楼”景观到农民消极应对“城中村”改造的个案观察

被引:11
作者
李怀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城中村; 失地农民; “种楼”; 生存理性; 经济理性; 维权;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0.05.002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城中村"改造的个案发现,失地农民从"种楼"到消极应对地方政府的"城中村"改造实践,表明了农民生存理性的延续和经济理性的觉醒。城市空间的扩展并没有自然带来失地农民的市民待遇的提高,反而强化了失地农民的"种楼"欲望,"拆一还一"是失地农民支持"城中村"改造的底线,保护祠堂是失地农民维权的神圣"权杖","股份固化"是失地农民维权的制度基础,村民、外来务工人员与地方企业三者之间的"共生利益链"是"握手楼"难拆的市场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与农民权益的保障 [J].
陈年冰 ;
王凯锋 .
甘肃社会科学, 2009, (05) :216-219
[2]   农民失地风险分配差异 [J].
夏玉珍 ;
王志丹 .
甘肃社会科学, 2008, (03) :208-212
[3]   城市化过程中的共生、共享问题 [J].
王红艳 ;
彭延强 .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4) :45-49
[4]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J].
李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168-179+209
[5]   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研究——广州南景村50年的变迁 [J].
周大鸣 ;
高崇 .
社会学研究, 2001, (04) :99-108
[6]   “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 [J].
唐灿 ;
冯小双 .
社会学研究, 2000, (04) :72-85
[8]  
弱者的武器[M].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9]  
都市里的村庄[M]. 三联书店 , 蓝宇蕴著, 2005
[10]  
村落的终结[M]. 商务印书馆 , 李培林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