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挑战与进展

被引:50
作者
曾嵘 [1 ]
庄池杰 [1 ]
余占清 [1 ]
陈赦 [1 ]
李志钊 [1 ]
陈维江 [2 ]
机构
[1]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2] 国家电网公司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 流注; 先导; 流注起始特性; 雷电上行先导; 放电过程观测; 放电过程数值仿真;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4.10.001
中图分类号
TM723 [超高压输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开展空气间隙放电的理论研究,是支撑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提升电力系统雷击防护水平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特高压下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工程需求,以及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先导发展模型、电气几何模型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归纳了当前长空气间隙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物理模型的内在复杂性、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及数值求解方法的不确定性。同时,基于过去30多年测量、计算方法的长足进步,指出目前我国开展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重大机遇。另外,还简要总结了国内外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流注先导模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成果,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在973项目的支持下,在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微观机理与宏观过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目标做了初步展望,包括:1)明晰不同尺度流注起始及发展的规律;2)更深入认识流注转化为先导的规律及机理;3)清晰描述先导的发展过程特征参数;4)建立更完备的长空气间隙击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5)建立更科学的雷击闪络先导发展模型及雷击闪络风险评估方法;6)提出工程实用的更优化的长空气间隙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2945 / 29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Fundamental processes in long air gap discharges [J].
Gallimberti, I ;
Bacchiega, G ;
Bondiou-Clergerie, A ;
Lalande, P .
COMPTES RENDUS PHYSIQUE, 2002, 3 (10) :1335-1359
[12]  
Runge–Kutta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s for Convection-Dominated Problems[J] . Bernardo Cockburn,Chi-Wang Shu.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 2001 (3)
[13]   A fast adaptive multipole algorithm in three dimensions [J].
Cheng, H ;
Greengard, L ;
Rokhlin, V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9, 155 (02) :468-498
[14]   A MODEL FOR STREAMER PROPAGATION [J].
DAWSON, GA ;
WINN, WP .
ZEITSCHRIFT FUR PHYSIK, 1965, 183 (02) :159-&
[15]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Optical Sensors for Intense E-Field Measurement. Rong Zeng,Bo Wang,Ben Niu. Sensors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