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法官庭外调查的失范与规范

被引:3
作者
李锟
机构
[1]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庭外调查; 庭审实质化; 诉讼化构造; 证据能力;
D O I
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8.05.007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刑事法官庭外调查的初衷在于补充庭审调查,辅助法官认定案件事实。实践中的庭外调查呈现为调查程序行政化、调查言词证据普遍化以及事实调查片面化等运行失范和权力扩张问题,弱化了庭审调查的主导性,加剧了庭审形式化。失范的庭外调查与我国职权主义诉讼传统、以书面为主的审理模式及庭审对证据能力的审查不严有关。未来的庭外调查应当进行诉讼化改造,保证控辩双方的知情权和质证权,严格遵循法定调查方法,重点审查证据证明力。对涉密证据要进行全面审查,调查人员应当遵守保密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时间都去哪儿了——基层法院刑事法官工作时间实证研究 [J].
左卫民 .
现代法学, 2017, 39 (05) :174-183
[2]   以审判为中心:内涵解读及实现路径 [J].
闵春雷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3 (03) :35-43
[3]   为职权主义辩护 [J].
施鹏鹏 .
中国法学, 2014, (02) :275-302
[4]   论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 [J].
董坤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51-160
[5]  
日本刑事诉讼法律总览.[M].张凌;于秀峰.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
[6]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陈瑞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7]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宗玉琨; 编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8]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王进喜;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编.法律出版社.2012,
[10]  
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M].林玉雄;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