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消费对中国PM2.5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13
作者
余江 [1 ]
张凤青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煤炭消费; 能源结构; PM2.5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426.2 [];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0202 ; 0706 ; 070602 ;
摘要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中的PM2.5污染日益严重。为从污染源头探讨现阶段中国PM2.5污染的经济因素,文章基于环境科学实验证据将PM2.5的主要污染源转换为经济变量,并在控制其他污染因素的情况下,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层面PM2.5年均浓度数据分析煤炭消费对中国PM2.5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各种污染源中,煤炭消费量和以煤碳比重体现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各省市PM2.5年均浓度的影响贡献最大,是PM2.5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而建筑业扬尘对PM2.5污染在省级层面不明显,但在直辖市层面较为显著。因此,治理中国现阶段的PM2.5污染关键在于逐步降低能源消费中对煤炭的依赖,注重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煤炭等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结果还暗示了大城市降低PM2.5污染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建筑业施工扬尘和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广州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朱倩茹 ;
刘永红 ;
徐伟嘉 ;
黄敏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2) :15-21
[2]   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杨洪斌 ;
邹旭东 ;
汪宏宇 ;
刘玉彻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3) :77-82
[3]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优化技术研究 [J].
朱坦 ;
吴琳 ;
毕晓辉 ;
薛永华 ;
冯银厂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7) :865-870
[4]   上海城区和临安本底站PM2.5的物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姚振坤 ;
冯满 ;
吕森林 ;
张锦平 ;
王青躍 ;
冯加良 ;
吴明红 ;
盛国英 ;
傅家谟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3) :289-295
[5]   以长春为例研究环境空气中TSP、PM10和PM2.5的相关性 [J].
王菊 ;
李娜 ;
房春生 .
中国环境监测, 2009, 25 (02) :19-21+56
[6]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J].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余学春.中国环境科学. 2002(06)
[7]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 2002, (06) :11-16
[8]  
Impact of PM 2.5 chemical compositions on aerosol light scattering in Guangzhou — the largest megacity in South China[J] . Jun Tao,Leiming Zhang,Kinfai Ho,Renjian Zhang,Zejian Lin,Zhisheng Zhang,Mang Lin,Junji Cao,Suixing Liu,Gehui Wang.Atmospheric Research . 2014
[9]   Long-Term Exposure to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ion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J].
Gan, Wen Qi ;
Koehoorn, Mieke ;
Davies, Hugh W. ;
Demers, Paul A. ;
Tamburic, Lillian ;
Brauer, Michael .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1, 119 (04) :501-507
[10]  
The Role of Particle Composition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M2.5 and Mortality[J] . Meredith Franklin,Petros Koutrakis,Joel Schwartz.Epidemiology . 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