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潘晓丽 [1 ]
林治安 [2 ]
袁亮 [2 ]
温延臣 [2 ]
赵秉强 [1 ]
机构
[1]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
关键词
土壤肥力; 15N示踪; 氮素利用率; 氮素分配; 氮肥贡献率; 激发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盆栽试验条件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中(M)、低(L)肥力土壤的施肥比对应不施肥空白对照的增产效果要好于高肥力土壤(H)。等NPK用量情况下,高肥力土壤(H-NPK)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比低肥力(L-NPK)和中肥力(M-NPK)土壤高出23.07%和12.40%。M-NPK处理的玉米籽粒吸收的氮素占总吸氮量的比例最高,达到82.3%。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吸收的肥料氮与土壤氮比例接近1∶1;L-NPK和M-NPK处理的肥料氮贡献率显著高于H-NPK处理。L-NPK处理玉米的氮肥表观利用率较M-NPK和H-NPK处理分别高出约2个百分点,而同位素15N研究表明,高(H-NPK)、低(L-NPK)肥力土壤之间的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但均较中(M-NPK)肥力土壤高出6.78%和7.65%。L-NPK处理的氮素激发率最高,其次为M-NPK处理,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均较H-NPK处理显著高出37.30%和26.98%。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J].
郑伟 ;
何萍 ;
高强 ;
沙之敏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2) :301-309
[2]   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两类氮源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徐凤娇 ;
田奇卓 ;
裴艳婷 ;
李慧 ;
刘鑫 ;
李娜娜 ;
石玉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02) :257-264
[3]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J].
刘新宇 ;
巨晓棠 ;
张丽娟 ;
李鑫 ;
袁丽金 ;
刘楠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2) :296-303
[4]   氮肥施用对作物吸收土壤氮的影响——兼论作物氮肥利用率 [J].
宇万太 ;
周桦 ;
马强 ;
沈善敏 .
土壤学报, 2010, 47 (01) :90-96
[5]   氮磷钾和微肥对高肥区夏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J].
李丹 ;
孙志梅 ;
王艳群 ;
李婷 ;
薛世川 ;
王小雪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06) :32-36
[6]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J].
林治安 ;
赵秉强 ;
袁亮 ;
Hwat BingSo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8) :2809-2819
[7]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 [J].
朱兆良 .
土壤学报, 2008, (05) :778-783
[8]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生态学报, 2006, (03) :815-822
[9]   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元白菜施氮、磷、钾和锌的效应 [J].
黄绍文 ;
金继运 ;
白由路 ;
杨俐苹 ;
秦松 .
土壤肥料, 2005, (05) :3-7
[10]   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J].
阮新民 ;
施伏芝 ;
罗志祥 ;
苏泽胜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06) :942-94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