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特征研究

被引:70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熊建新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耦合度; 协调度; 生态经济系统; 因子贡献度; 神经网络;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11.007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系统达到最佳耦合协调状态的因子贡献度,探讨系统因子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调控适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从耦合程度的时序看,10 a间耦合度变动趋势较平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基本为拮抗状态,2012年正在向磨合时期过渡。对于序参量年度变化率比较,年度变化都比较平稳,序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并不十分理想。②20032012年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基本还处于中低水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关系处于低度协调,2012年开始转入中度协调,洞庭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③20032005年耦合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协调度却不处于高位。20062012年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④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因子的贡献度,是系统耦合协调达到理想等级的评价因子重要性,反映某项评价指标对耦合或协调最佳状态的贡献程度。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因子贡献度大于社会经济子系统,说明了对于系统理想状态的调控,生态环境子系统各项指标具有主导作用。⑤在系统调控中,因子贡献度与系统目标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子贡献度越大,对系统耦合或协调目标调控力度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338 / 13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J].
刘魏文 .
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3) :150-152
[2]   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 [J].
马丽 ;
金凤君 ;
刘毅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299-1307
[3]   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动态耦合过程及趋势 [J].
王介勇 ;
吴建寨 .
生态学报, 2012, 32 (15) :4861-4868
[4]   湿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例 [J].
张晴 ;
孙彦骊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1, (09) :100-103
[5]   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示范区设想 [J].
郭辉东 .
武陵学刊, 2011, 36 (03) :21-25
[6]   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及体系建构 [J].
刘泾 ;
刘振泽 .
发展研究, 2011, (01) :31-36
[7]   不同时段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退田还湖的影响 [J].
潘明麒 ;
于秀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9) :140-145
[8]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J].
吕晓 ;
刘新平 ;
李振波 .
中国沙漠, 2010, 30 (03) :620-624
[9]   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J].
刘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 (03) :142-147
[10]   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J].
贾士靖 ;
刘银仓 ;
邢明军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5) :57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