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特征研究

被引:70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熊建新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耦合度; 协调度; 生态经济系统; 因子贡献度; 神经网络;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11.007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系统达到最佳耦合协调状态的因子贡献度,探讨系统因子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调控适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从耦合程度的时序看,10 a间耦合度变动趋势较平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基本为拮抗状态,2012年正在向磨合时期过渡。对于序参量年度变化率比较,年度变化都比较平稳,序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并不十分理想。②20032012年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基本还处于中低水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关系处于低度协调,2012年开始转入中度协调,洞庭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③20032005年耦合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协调度却不处于高位。20062012年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④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因子的贡献度,是系统耦合协调达到理想等级的评价因子重要性,反映某项评价指标对耦合或协调最佳状态的贡献程度。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因子贡献度大于社会经济子系统,说明了对于系统理想状态的调控,生态环境子系统各项指标具有主导作用。⑤在系统调控中,因子贡献度与系统目标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子贡献度越大,对系统耦合或协调目标调控力度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338 / 13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沿海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J].
张富刚 ;
刘彦随 ;
王介勇 .
资源科学, 2007, (01) :16-20
[12]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J].
乔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83-2190
[1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 [J].
杨振 ;
牛叔文 ;
常慧丽 ;
刘正广 .
经济地理, 2005, (04) :542-546
[15]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地理学报, 2005, (02) :237-247
[16]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效应分析 [J].
方创琳 ;
孙心亮 .
资源科学, 2005, (02) :2-9
[17]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
[18]   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估 [J].
李海涛 ;
廖迎春 ;
严茂超 ;
胡聃 .
地理学报, 2003, (05) :765-772
[19]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J].
庄大昌 ;
董明辉 .
人文地理, 2002, (01) :73-76
[20]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J]. 左其亭,陈嘻.上海环境科学.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