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

被引:36
作者
郭昫澄 [1 ,2 ]
郭永玉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控制感; 社会情境; 次要控制; 可协商命运观; 控制感补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控制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传统的控制感理论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中的限制因素(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现实因素)对控制感的作用。次要控制理论、可协商命运观和控制感补偿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情境中的个体控制感进行研究。次要控制理论主要强调在低控制情境下个体通过自身调节接受客观环境以获得次要控制;可协商命运观则认为亚洲文化下的个体在承认不可改变的环境作用的前提下依然坚持自己有限的能动性以此获得控制感;而控制感补偿理论则认为当个体处于低控制环境之中以致个体控制感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通过一系列方式针对控制感缺失进行补偿。本文在对三种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中国控制感本土化研究方向的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860 / 18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 [J].
李琼 ;
刘力 .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 (07) :1061-1068
[2]   死亡提醒效应:概念、测量及来自多领域的证据 [J].
郭永玉 ;
傅晋斌 .
心理学探新, 2011, 31 (02) :113-117
[3]   死亡提醒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J].
傅晋斌 ;
郭永玉 .
心理科学, 2011, 34 (02) :461-464
[4]   道家人格结构的构建 [J].
涂阳军 ;
郭永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7 (01) :18-24
[5]   恐惧管理研究:新热点、质疑与争论 [J].
刘亚楠 ;
许燕 ;
于生凯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1) :97-105
[6]  
如何研究中国人[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杨中芳, 2009
[7]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宇, 2008
[8]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宜音主编, 2005
[9]  
心理学史导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B.R.赫根汉(B.R.Hergenhahn)著, 2004
[10]  
Evidence for the specificity of control motivations in worldview defense: Distinguishing compensatory control from uncertainty management and terror management processes[J] . Steven Shepherd,Aaron C. Kay,Mark J. Landau,Lucas A. Keefe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20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