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被引:35
作者
张军
黄永梅
焦会景
夏显东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油蒿; 植被演替; 光合作用; 水分代谢; 气孔导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79 [植物生理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毛乌素沙地稀疏阶段、建成阶段和衰老阶段的油蒿群落的野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理生态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群落盖度的增加,0—2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而在20—80cm范围内有所下降。与稀疏阶段和建成阶段的油蒿群落相比,衰老阶段的油蒿群落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低,光饱合点低,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并且日变化过程也表现出受到了明显环境胁迫。在不同的演替阶段,油蒿的气孔导度与植物水势均呈线性相关。随植物水势的降低,处于衰老阶段的油蒿气孔导度降低速率最快。结合气孔导度和水分循环的关系,还初步探讨了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977 / 9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1]   沙坡头沙地人工植被的群落学特征 [J].
沈渭寿 .
中国沙漠, 1988, (03) :4-10
[22]   油蒿在沙坡头地区沙地植被演替中的地位 [J].
沈渭寿 .
中国沙漠, 1986, (04)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