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21
作者
李婷 [1 ]
麦戈 [2 ]
刘永红 [1 ]
徐伟嘉 [3 ]
朱倩茹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
[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 中山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空气质量; 趋势分析; 影响因素;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3 [大气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广州市9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及中山大学大气环境监测平台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市近年来常规污染物SO2、NO2、PM10及新标准增设指标PM2.5和O3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广州市常规污染物年度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M10季节性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中心区域NO2污染远高于非中心区域,但PM10和SO2的差异不明显。在新标准下,PM2.5质量浓度超标情况严重,但污染程度有所减轻;O3质量浓度日最大8 h平均超标率较O3质量浓度1 h平均超标率更高,且在夏秋两季更为明显。空气污染源增加产生的压力与环境保护措施的相互作用是驱动广州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化、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等对提高空气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与常规气象条件的关系 [J].
郭勇涛 ;
佘峰 ;
王式功 ;
刘炳杰 ;
李江萍 ;
王金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11) :100-105
[2]   北京机动车限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J].
赵晓光 ;
许振成 ;
王轩 ;
王俊能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0, 10 (04) :82-87
[3]   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J].
陈义珍 ;
赵丹 ;
柴发合 ;
梁桂雄 ;
薛志钢 ;
王贝贝 ;
梁永健 ;
陈瑜 ;
张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7) :967-971
[4]   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PM质量浓度演变特征及成因 [J].
胡婧 ;
程水源 ;
苏福庆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12) :1395-1402
[5]   南京SO2、NO2和PM10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魏玉香 ;
童尧青 ;
银燕 ;
陈魁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3) :451-457
[6]   燃油品质对汽车发动机排放性能影响分析 [J].
李军 ;
张世艺 ;
杨立众 ;
何为 .
重庆大学学报, 2008, (10) :1107-1112
[7]   天津市空气质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J].
刘彩霞 ;
边玮瓅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5) :63-65+70
[8]   广州市能源消费与GDP及能源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钟晓青 ;
吴浩梅 ;
纪秀江 ;
朱海燕 ;
易霞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1) :135-138
[9]   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菊 ;
苗鸿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1) :1886-1892
[10]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J].
曹光辉 ;
汪锋 ;
张宗益 ;
邹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1)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