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问题,无关中西:在历史的内在脉络中建构的学科——对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24
作者
宋少鹏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gender; 社会性别; 性/社会性别研究; 本土化; 历史内在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从历史的内在视域出发,就gender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以及"妇女/性别研究"的命名进行了思想史考察,指出相对西方的同类研究,中国妇女/性别研究"以妇女为中心"、重"社会性别"轻sexuality研究的学科特质,恰恰是90年代的中国学者基于自己的问题意识、为解决自己关切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与理论焦虑,从在地出发的"拿来主义"的策略,是在既有的历史条件下,包括既有理论基础、文化传统、思维结构与问题意识下的创造性运用与转化。文章意在阐明对于学科建设,勿囿于中/西、传统/现代的二元架构,故步自封。真正的文化自信应立足在时在地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在长时段的历史脉络与宽阔的全球视域中理解自己的文化与精神特质,打通古今中西之思想资源,面向未来构建自己的学术真问题,才能走出"本土化"的焦虑,因为一切真问题都是在时在地化的。"本土化"与中—西权力结构中的权力焦虑有关,这一敏感当然需要,甚至必不可少,但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逻辑困境中而不可自拔。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5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试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J].
马焱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 (04) :1-8
[2]   反思Gender在中国的知识再生产 [J].
黄盈盈 .
社会学评论, 2013, 1 (05) :22-33
[3]   从研究到学科化并通向行动主义:中国妇女学30年反观与理论化 [J].
杜芳琴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 25 (02) :47-53
[5]   清末民初“女性”观念的建构 [J].
宋少鹏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 (05) :102-116
[6]   从《妇女研究论丛》看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创刊20年来栏目、主题与内容的变化分析 [J].
姜秀花 .
妇女研究论丛, 2012, (02) :5-16
[7]   如何将父权制和社会性别理论引入中国历史研究——个人的体悟与实践 [J].
杜芳琴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 23 (02) :96-106
[8]   中国大陆妇女学:知识的建构与传承——30年回眸、反思与展望 [J].
杜芳琴 ;
王珺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0, (06) :1-7
[9]   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 [J].
贺萧 ;
王政 .
社会科学, 2008, (12) :141-15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