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污染的“行政边界效应”与新环境政策影响

被引:9
作者
李静
陶璐
杨娜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最邻近匹配法; 河流污染; 行政边界效应; 双重差分法; 环境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3305 ; 1204 ;
摘要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2004-2013年国控重点监测断面周数据,运用OLS法和最邻近匹配方法(NNM,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考察地级市行政边界对河流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淮河流域行政边界下游比上游污染更为严重,"行政边界效应"分别达到-13.764%(DO,溶解氧)、46.453%(COD,化学需氧量)和145.736%(NH3-N,氨氮)。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环境政策对淮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影响,发现纳入考核范围的COD的"行政边界效应"在"十一五"后期才有所改善,"十二五"政策则显著缓解了约束性指标COD和NH3-N的"行政边界效应"。研究对于打破淮河流域各地级市"逐底竞争"的考核机制、制定更为合理的考核办法、鼓励地级市间环境合作治理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关键水污染因子的淮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 [J].
黄涛珍 ;
宋胜帮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3 (06) :109-118
[2]   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的关系 [J].
黄涛珍 ;
宋胜帮 .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 (20) :5088-5091
[3]   大尺度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综合评估及动力因子分析——以淮河流域为例 [J].
周亮 ;
徐建刚 .
地理研究, 2013, 32 (10) :1792-1801
[4]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协调探究 [J].
李庆玉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3 (03) :39-41
[5]  
地方官员的专业禀赋与经济增长——以中国省委书记、省长的面板数据为例[J]. 张尔升.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2(01)
[6]   基于府际博弈的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分析 [J].
李胜 ;
陈晓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2) :104-109
[7]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J].
蒋艳 ;
彭期冬 ;
骆辉煌 ;
马巍 .
水利学报, 2011, (11) :1283-1288
[8]   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比较研究——淮河与莱茵河、多瑙河 [J].
赵楠 ;
刘毅 ;
陈吉宁 ;
严勰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 (09) :6-8+28
[9]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 [J].
杨海生 ;
陈少凌 ;
周永章 .
南方经济, 2008, (06) :15-30
[10]   我国跨行政区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管理机制的研究——以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为例 [J].
施祖麟 ;
毕亮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