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技术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李兴 [1 ]
程满金 [2 ]
马兰忠 [2 ]
程争鸣 [2 ]
冯婷 [2 ]
宋耀兴 [2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膜下滴灌; 集雨补灌区; 玉米; 关键生育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75 [灌溉技术];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摘要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修建集雨蓄水工程并结合滴灌、覆膜坐水等措施,对作物进行补充灌溉,以期适应年内降雨时空分配极为不均,水分供需严重错位的现状。旨在改善土壤蒸发强度、土壤温度和降雨空间分配,提高灌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终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通过2006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集雨滴灌3次的增产量为2353.61~3845.62 kg/hm2,增产效果为44.07%72.01%。在同样的补灌水量及灌水次数情况下,把灌浆期增加的灌水定额转移到拔节期更有利于提高玉米增产效果和集雨滴灌效率,将灌浆期多补灌7.5 mm的水量调配给拔节期,使得补灌效率增加2.05 kg/m3,将同样的水量由灌浆期转移给拔节期后,使得增产效果和补灌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产效果提高12.93%21.89%,补灌效率提高3.41~4.21 kg/m3。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8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甘肃砂田西瓜覆膜补灌效应研究 [J].
王亚军 ;
谢忠奎 ;
张志山 ;
魏兴琥 ;
李凤琴 .
中国沙漠, 2003, (03) :94-99
[2]   集雨补灌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J].
王勇 .
水土保持研究, 2003, (01) :104-105+117
[3]   集雨补灌对冬小麦套玉米复合群体生长特性研究 [J].
柴强 ;
黄高宝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04) :76-79
[4]   集雨补灌对粮饲兼用玉米的产量及生理效应研究 [J].
牛俊义 ;
秦舒浩 ;
蔺海明 ;
徐作芈 .
草业学报, 2002, (01) :38-42
[5]   旱地春小麦集雨补灌增产机制初探 [J].
尹光华 ;
蔺海明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2) :55-60+75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农田有限灌溉对策初探 [J].
李凤民,赵松岭,段舜山,高世铭,冯波 .
应用生态学报, 1995, (03) :259-264
[7]  
作物抗旱生理与节水技术研究.[M].李广敏;关军锋主编;.气象出版社.2001,
[8]  
抑蒸集水抗旱技术.[M].李育中;程延年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9]  
雨水集蓄工程技术.[M].张祖新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