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安塞油田长2、长3浅油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44
作者:
郭艳琴
[1
]
王起琮
[1
]
庞军刚
[1
]
吉朝辉
[2
]
李宽亮
[2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2] 延长油矿南泥湾采油厂
来源: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7.03.02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目的揭示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储层的微观特征,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进行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砂岩储层物性明显受埋藏-成岩作用事件的影响,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解作用等。压实-压溶及胶结充填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其中碳酸盐胶结物和石英、长石加大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晚期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及表生成岩作用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从而使砂岩的物性得到改善。另外,在压实过程中碎屑颗粒周围形成的绿泥石衬边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使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结论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孔,孔喉结构主要属中小孔中细喉型和小孔微喉型,属于中上等和中等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4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