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AC1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液及皮肤组织中的转录及表达

被引:12
作者
潘雪莉 [1 ]
张爱华 [1 ]
黄晓欣 [2 ]
机构
[1] 贵阳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
关键词
砷中毒; 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D O I
10.13213/j.cnki.jeom.2010.05.022
中图分类号
R599 [地方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了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液及皮肤组织中的转录及表达,探讨其在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中的作用。[方法]在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68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确诊患者(轻度24例、中度28例、重度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经过皮肤病理学诊断,分为一般病变组(20例)、癌前病变组(14例)及癌变组(6例)。在距病区约12km的非砷暴露村,选择23例居民作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上述被调查者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中HDAC1m RNA的表达。另收集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一般病变34例、癌前病变21例,癌变6例)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砷中毒患者皮肤及对照皮肤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HDAC1m RNA在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平均值分别为0.44457(0.37093~0.63904)、0.49286(0.08018~1.12747)、0.45185(0.24413~0.87641)和0.56676(0.30678~0.84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5);HDAC1m RNA在一般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81(0.16723~0.83972)、0.50552(0.28280~1.43397)和0.80479(0.92123~1.89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2,P>0.05)。HDAC1蛋白在一般病变组、癌前病变组以及癌变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83.33%,与对照组(46.67%)比较表达增强(P<0.01)。[结论]HDAC1参与了砷中毒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是砷中毒发生的早期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砷与健康.[M].张爱华;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2]  
表观遗传学.[M].薛京伦;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MGMT基因启动区甲基化及MGMT mRNA的表达 [J].
张爱华 ;
陈强 ;
李健 ;
潘雪莉 ;
赵转地 ;
黄晓欣 ;
岑笃才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05) :425-428
[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胰腺癌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高道键 ;
徐岷 ;
张玉琦 ;
高军 ;
李兆申 ;
龚燕芳 ;
满晓华 ;
金晶 ;
吴洪玉 .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8, (02) :98-100
[5]   中国“十一五”地方性砷中毒主要防治与研究任务的探析 [J].
孙殿军 ;
高彦辉 ;
于光前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6, (01) :3-5
[6]   p16基因突变及甲基化在砷致癌中的作用 [J].
潘雪莉 ;
张爱华 ;
黄晓欣 ;
蒋宪瑶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5, (02) :11-13
[7]   p16基因甲基化与地方性砷中毒发病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J].
卢光明 ;
乌正赉 ;
姚孝元 ;
张世英 ;
李振龙 ;
白介本 ;
蔡庆 ;
张文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4, (04)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