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货币法偿性制度的历史“原罪”与现实转向
被引:9
作者:
许多奇
王沛然
机构:
[1] 复旦大学法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法定货币;
法偿性;
私人加密货币;
现代中央银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28 [金融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私人加密货币以数字技术为契机向法定货币秩序发起的挑战,可作为镜鉴以对法偿性制度进行系统反思。国家货币之"不可拒收"的历史脉络表明,货币法偿性制度起源于对不足值铸币和低信用纸币的强制流通保护,是历史上统治者通过"坎蒂隆效应"从民众身上敛财的工具,因而带有正当性缺陷或道德"原罪"。如今,考虑到政治经济环境的剧变以及法偿性的路径依赖效应,应在保留该制度的前提下抉择和行动。法偿性制度可以藉由现代中央银行的制度图景"消罪",通过保护现金流通的客观功能"赎罪",在社会变迁中实现自我结构的更新,完成规范理念与实践意旨的现实转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5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