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枯落物的蓄水保水效益
被引:13
作者:
贾志军
[1
]
王富
[2
]
甄宝艳
[1
]
尚瑞朝
[1
]
董智
[3
]
机构:
[1] 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2] 河北环京水利水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蓄水保水效益;
水源涵养区;
枯落物;
桃林口水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措施及措施实施前后枯落物的蓄积量、吸水速率、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等蓄水保水效益。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林内枯落物的蓄积量,枯落物蓄积量天然(次生)林封育型(26.88t/hm2)>疏林补植型(25.83t/hm2)>人工林封育型(25.11t/hm2)>荒坡造林型(24.10t/hm2)>陡坡梯田退耕型(12.22t/hm2)>荒坡封育型(9.57t/hm2),且生态措施实施前后的差异显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间存在乘幂函数关系;不同修复措施间枯落物的拦蓄量差异显著,天然(次生)林封育型枯落物有效拦蓄深最大(8.51mm),荒坡封育型的有效拦蓄深最小(2.85mm),其他依次为荒坡造林型(5.22mm)、疏林补植型(5.13mm)、人工林封育型(4.51mm)、陡坡梯田封育型(3.92mm),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枯落物拦蓄量,增幅为20.41%~98.63%。研究结果为评价水库水源涵养区不同生态修复措施蓄水保水效益提供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