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极结构对棒–板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9
作者
谷琛 [1 ]
张文亮 [2 ]
范建斌 [2 ]
宿志一 [1 ]
王晰 [1 ]
廖蔚明 [1 ]
李庆峰 [1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棒–板间隙; 操作冲击; 50%放电电压; 临界半径高海拔;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1.28.017
中图分类号
TM85 [高电压绝缘技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棒–板间隙是研究空气间隙放电的最典型间隙,其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是输电工程线路和换流站/变电站空气间隙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棒–板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选择不同直径的棒电极,以及半球形和圆锥形2种棒电极端部形状,在25m间隙距离下进行了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试验,得到了棒电极端部形状和棒电极直径的改变对棒–板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造成的影响。另外,在北京、西宁和羊八井等几个不同海拔地区进行了临界半径的对比试验。通过改变棒电极端部连接球面的半径,得到了不同间隙距离对应的临界半径。由试验可以得出,当棒电极结构的半径小于临界半径时,棒电极半径和端部形状的改变不会对间隙的50%放电电压产生明显影响;临界半径随间隙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同一间隙对应的临界半径也随之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塔头间隙冲击放电特性研究 [J].
张文亮 ;
谷琛 ;
廖蔚明 ;
丁玉剑 ;
范建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01) :1-5
[2]   不同海拔地区同塔双回±660kV直流线路杆塔空气间隙距离的选择 [J].
张文亮 ;
廖蔚明 ;
丁玉剑 ;
李庆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34) :1-6
[3]   ±800kV直流输电工程空气间隙放电特性试验及间隙距离选择 [J].
孙昭英 ;
廖蔚明 ;
丁玉剑 ;
李庆峰 .
电网技术, 2008, (22) :8-12
[4]   75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研究 [J].
陈勇 ;
孟刚 ;
谢梁 ;
万启发 ;
谷定燮 .
高电压技术, 2008, (10) :2118-2123
[5]   ±800 kV管母线的电晕起始特性研究 [J].
范建斌 ;
谷琛 ;
殷禹 ;
宿志一 ;
李中新 ;
何宝龙 ;
李军 ;
甘伦 ;
徐世山 ;
康钧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2) :47-52
[6]   750kV输电线路杆塔间隙和塔宽对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 [J].
陈勇 ;
万启发 ;
孟刚 ;
谢梁 ;
谢雄杰 ;
霍锋 ;
胡伟 .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 2007, 23 (09) :8-11
[7]   特高压直流技术研究 [J].
张文亮 ;
于永清 ;
李光范 ;
范建斌 ;
宿志一 ;
陆家榆 ;
李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2) :1-7
[8]   ±800kV直流输电空气间隙外绝缘特性研究 [J].
孙昭英 ;
李庆峰 ;
宿志一 ;
范建斌 ;
张学军 ;
谷琛 .
中国电力, 2006, (10) :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