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359
作者
李少昆 [1 ]
赵久然 [2 ]
董树亭 [3 ]
赵明 [1 ]
李潮海 [4 ]
崔彦宏 [5 ]
刘永红 [6 ]
高聚林 [7 ]
薛吉全 [8 ]
王立春 [9 ]
王璞 [0 ]
陆卫平 [1 ]
王俊河 [2 ]
杨祁峰 [3 ]
王子明 [4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3] 山东农业大学
[4] 河南农业大学
[5] 河北农业大学
[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7] 内蒙古农业大学
[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10] 中国农业大学
[11] 扬州大学
[1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13] 甘肃省农牧厅
[14]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玉米; 栽培; 科学和技术; 历史回顾; 发展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玉米是全球也是中国第一大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增地减、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玉米栽培学科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此重要历史关头,回顾中国玉米栽培研究历程和科技进展,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表明,经过60年不懈努力,玉米栽培研究的目标已由产量为主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多目标协同发展,研究内容不断拓宽与深入,形成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玉米栽培科学与技术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栽培研究进入黄金发展期,在栽培理论、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围绕未来玉米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仍将是未来玉米栽培研究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今后20年重点研究的方向与任务:一是继续探索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潜力及突破技术途径,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围绕籽粒生产效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为目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质量,增强玉米市场竞争力;适度发展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等,促进玉米生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三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抗逆、减灾、稳产理论和技术研究,实施保护性耕作,实现玉米可持续生产;四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化栽培技术研究,实现玉米精准生产与管理;五是强化栽培学科基础研究,玉米设计栽培,夯实玉米科技研究和生产发展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941 / 195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实施密植高产机械化生产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 [J].
李少昆 ;
王克如 ;
谢瑞芝 ;
侯鹏 ;
明博 ;
杨小霞 ;
韩冬生 ;
王玉华 .
作物杂志, 2016, (04) :1-6
[2]   实施玉米推茬清垄精播技术 实现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生产 [J].
赵明 ;
马玮 ;
周宝元 ;
孙雪芳 .
作物杂志, 2016, (03) :1-5+176
[3]   灌浆期低温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J].
王若男 ;
任伟 ;
李叶蓓 ;
张萍 ;
陈璐洁 ;
陶洪斌 ;
王璞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 (02) :1-8
[4]   Tillage and straw mulching impacts on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 in Northern Huang–Huai–Hai Valley [J].
Zhiqiang Tao ;
Congfeng Li ;
Jingjing Li ;
Zaisong Ding ;
Jie Xu ;
Xuefang Sun ;
Peilu Zhou ;
Ming Zhao .
The Crop Journal, 2015, 3 (05) :445-450
[5]   玉米冠层耕层协调优化及其高产高效技术 [J].
赵明 ;
李从锋 ;
董志强 .
作物杂志, 2015, (03) :70-75
[6]   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
张瑞富 ;
杨恒山 ;
高聚林 ;
张玉芹 ;
王志刚 ;
范秀艳 ;
毕文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5) :78-84
[7]   不同覆膜滴灌方式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J].
李维敏 ;
孙继颖 ;
高聚林 ;
胡树平 ;
于晓芳 ;
王志刚 ;
李晓龙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04) :14-19
[8]   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 [J].
李静静 ;
李从锋 ;
李连禄 ;
丁在松 ;
赵明 .
作物学报, 2014, 40 (10) :1787-1796
[9]   不同生育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陈传永 ;
王荣焕 ;
赵久然 ;
徐田军 ;
王元东 ;
刘秀芝 ;
刘春阁 ;
裴志超 ;
成广雷 ;
陈国平 .
作物学报, 2014, 40 (09) :1650-1657
[10]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优势带型配置 [J].
赵亚丽 ;
康杰 ;
刘天学 ;
李潮海 .
生态学报, 2013, 33 (12) :3855-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