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

被引:17
作者
刘勇
李国雷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林龄; 分解速率; 基质质量;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8.04.014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采用网袋法,比较21、29、36年生油松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分解速率、基质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观测的14个月内,不同林龄油松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差异较小,均呈快—慢—快的规律,翌年5至7月份凋落物分解速率低于2005年同期的分解速率。21 a、29 a、36 a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为26.97%、26.10%和23.96%,半分解周期分别为2.21 a、2.29 a和2.54 a,周转期分别为9.54 a、9.91 a和10.94 a。凋落物分解速率、半周转期、周转期失重率仅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林龄对叶凋落物N影响最大(P=0.004),对粗灰分(P=0.028)影响显著。林龄对纤维素、木质素、粗脂肪、粗蛋白影响不显著。不同林龄叶凋落物C/N(P=0.009)、木质素/N(P=0.048)显著差异,C/N、木质素/N与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关系数均为-0.333。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杉木与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相互作用研究 [J].
林开敏 ;
洪伟 ;
俞新妥 ;
黄宝龙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3) :321-325
[22]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J].
王瑾 ;
黄建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375-380
[23]   鼎湖山演替系列中代表性森林凋落物研究 [J].
张德强 ;
叶万辉 ;
余清发 ;
孔国辉 ;
张佑倡 .
生态学报, 2000, (06) :938-944
[24]   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其分解作用研究 [J].
马祥庆 ;
刘爱琴 ;
何智英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6) :77-83
[25]   木麻黄林的凋落物动态及其分解 [J].
叶功富 ;
隆学武 ;
潘惠忠 ;
徐俊森 ;
林武星 ;
朱炜 ;
黄传英 .
防护林科技, 1996, (S1) :30-34+76
[26]   樟子松人工林下针阔叶凋落物分解动态 [J].
沈海龙,丁宝永,沈国舫,陈爱民 .
林业科学, 1996, (05) :393-402
[27]   山地森林土壤枯枝落叶层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J].
张万儒 ;
许本彤 ;
杨承栋 ;
李彬 ;
屠星南 .
土壤学报, 1990, (02) :121-131
[28]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Ⅱ.油松人工林养分元素的动态特性 [J].
董世仁 ;
沈国舫 ;
聂道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6, (01) :11-22
[29]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J].
沈国舫 ;
董世仁 ;
聂道平 .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5, (04)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