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坡NH-1孔沉积物中碳酸盐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7
作者
蒲晓强 [1 ,2 ]
钟少军 [3 ]
李艳 [4 ]
于雯泉 [5 ]
刘刚 [4 ]
姜在兴 [6 ]
机构
[1]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5]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碳同位素; 碳酸盐; 浮游有孔虫; 甲烷;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源于深部天然气藏渗漏或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可导致海洋沉积物中生成δ13C明显负偏的碳酸盐矿物。对NH-1孔沉积物样品的碳酸盐含量、全岩碳酸盐及生物碳酸盐δ13C、有机碳含量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较高(平均6.90%);全岩碳酸盐δ13C(-6.09‰-0.48‰)与正常海相碳酸盐相比明显负偏;浮游有孔虫(G.rube)壳体碳酸盐δ13C(-0.834‰0.004‰)明显低于正常值。结合海域的地质特点,认为这很可能是沉积物中较高甲烷通量背景条件下自生碳酸盐的形成所导致的。有机碳、氮数据与全岩碳酸盐δ13C的相关性分析指示了有机质也可能是全岩碳酸盐δ13C偏低的根源之一。因此,NH-1孔碳酸盐碳同位素特征是较高甲烷通量背景下甲烷缺氧氧化-硫酸盐还原及有机质缺氧氧化-硫酸盐还原等地球化学过程的综合反映。全岩碳酸盐δ13C含量可用于指示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及较高甲烷通量的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勘探现状 [J].
姚永坚 ;
黄永样 ;
吴能友 ;
张光学 ;
何家雄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6) :668-672
[2]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初探 [J].
吴能友 ;
张海啟 ;
杨胜雄 ;
梁金强 ;
王宏斌 ;
苏新 ;
卢振权 ;
付少英 ;
张光学 ;
陆敬安 .
天然气工业, 2007, (09) :1-6+125
[3]   南海东北部973剖面BSR及其热流特征 [J].
宋海斌 ;
吴时国 ;
江为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1508-1517
[4]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分析方法中干燥预处理过程人为误差的发现及其意义 [J].
于雯泉 ;
钟少军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5) :861-867
[5]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分布特征 [J].
姚伯初 .
海洋石油, 2007, (01) :1-10
[6]   南海东沙海域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沉积特征 [J].
陈芳 ;
苏新 ;
D Nurnberg ;
陆红锋 ;
祝幼华 ;
刘坚 ;
廖志良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6) :9-17
[7]   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XS-01站位沉积物孔隙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J].
杨涛 ;
蒋少涌 ;
葛璐 ;
杨競红 ;
凌洪飞 ;
吴能友 ;
张光学 ;
刘坚 ;
陈道华 .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442-448
[8]   甲烷渗漏构造、水合物分解释放与新元古代冰后期盖帽碳酸盐岩 [J].
蒋干清 ;
不详 ;
史晓颖 ;
不详 ;
张世红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6, (10) :1121-1138
[9]   南海北部神狐海区的自生碳酸盐岩烟囱——海底富烃流体活动的记录 [J].
陆红锋 ;
陈芳 ;
刘坚 ;
廖志良 ;
孙晓明 ;
苏新 .
地质论评, 2006, (03) :352-357
[10]   南海北部大陆坡冷泉碳酸盐结核的发现:海底天然气渗漏活动的新证据 [J].
陈忠 ;
颜文 ;
陈木宏 ;
王淑红 ;
陆钧 ;
郑范 ;
向荣 ;
肖尚斌 ;
阎贫 ;
古森昌 .
科学通报 , 2006, (09) :1065-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