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22
作者
张瑞莲
袁海波
尹军峰
许勇泉
陈建新
汪芳
王志岚
杨宇宙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茶饮料; 汤色; 稳定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10.13305/j.cnki.jts.2010.04.001
中图分类号
TS275.2 [茶饮料];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38个以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为原料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指标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基于综合评价得分(Z)对38个不同工艺进行聚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38个不同加工工艺的原料茶划分为3类,第1类Z<1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好;第2类10≤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一般;第3类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差。将数学评价模型结合工艺处理综合分析后发现,原料茶的干燥处理对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2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茶乳酪的形成机理及解决途径[J]. 师大亮,余继忠,郭敏明.杭州农业科技. 2007(02)
[2]  
茶乳酪的形成机理及解决途径[J]. 师大亮,余继忠,郭敏明.杭州农业科技. 2007 (02)
[3]   茶汤中茶乳酪现象的机理及其解决途径 [J].
毕彩虹 ;
杨坚 .
福建茶叶, 2006, (04) :22-23
[4]   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J].
王振锋 ;
王淮东 ;
徐广印 ;
王巍 ;
曲建华 ;
梁广华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05) :545-548+552
[5]   茶饮料沉淀的成因与澄清技术的应用 [J].
骆锐 ;
邵宛芳 ;
吴红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2) :95-98
[6]   绿茶初制工艺与饮料适制性的研究 [J].
尹军峰 ;
林智 ;
谭俊峰 .
饮料工业, 2003, (03) :22-29
[7]   茶汤色差与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研究 [J].
陆建良 ;
梁月荣 ;
龚淑英 ;
顾志蕾 ;
张凌云 ;
徐月荣 .
茶叶科学, 2002, (01) :57-61
[8]   茶汤色、香、味的变化机理及提高茶汤品质的方法 [J].
方元超 ;
梅丛笑 ;
杨朝伟 .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0, (04) :19-21
[9]   不同茶树品种针、扁、卷曲形名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 [J].
周正科 ;
陆锦时 ;
朱明华 ;
徐泽 ;
郑清元 ;
郑定贵 .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03) :72-77
[10]   茶树品种主要化学成份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J].
陆锦时 ;
魏芳华 ;
李春华 .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S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