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刑事归责与教义展开

被引:49
作者
付玉明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注意义务; 信赖原则; 刑事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自动驾驶模式引发的交通事故,需结合自动驾驶的程序原理和级别设定进行刑事归责。非完全或高度自动驾驶模式下,自动驾驶汽车只允许驾驶人部分地信赖操作系统;过度信赖导致事故发生则应追究驾驶人的过失责任。相关问题的处理,需要平衡技术发展与风险承担之间的紧张关系,优先运用民事责任合理分配风险,刑法应尽量保持谦抑、注重信赖原则的规范适用。在具体的刑事归责方面,可以类型化为:非法利用自动驾驶汽车为犯罪工具者的故意责任、驾驶人的过失责任、系统故障导致的生产销售者的产品责任以及驾驶人与系统存在过失竞合的责任等几种情况。对于自动驾驶模式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驾驶人并非实行行为人,不存在构成结果加重犯的可能。为避免交通事故结果的扩大,应扩张适用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对于生产者、销售者所可能承担的产品责任,以当时科学技术水平能够预见到的产品缺陷为限。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5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侵权责任法.[M].杨立新;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  
刑法分则实务研究.[M].王作富; 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3]  
外国刑法通论.[M].陈家林;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4]  
日本刑法精义.[M].黎宏; 著.法律出版社.2008,
[5]  
刑法概说(各论).[M].(日)大塚仁著;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德国刑法教科书.[M].(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7]  
现代性的后果.[M].(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
[8]   涉人工智能犯罪中的归因与归责标准探析 [J].
刘宪权 .
东方法学, 2020, (03) :66-75
[9]   中国刑法何以预防人工智能犯罪 [J].
郭旨龙 .
当代法学, 2020, 34 (02) :44-55
[10]   人工智能与刑法发展关系论——基于真实与想象所做的分析 [J].
董玉庭 .
现代法学, 2019, 41 (05) :1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