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32
作者
桑树勋
郑永飞
张华
徐磊
范炳恒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徐州
[4] 合肥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沉积环境; 成岩环境; 碳酸盐岩; 下古生界; 徐州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层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开阔陆表海、灰质障壁砂坝、局限陆表海、潮下带、潮渠、藻坪诸沉积相间碳酸盐岩的δ13C值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上的显著正偏移与海侵有关;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对成岩环境及其演化有明显响应,淡水成岩环境、潮上成岩环境、潮间成岩环境、潮下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具有不同的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徐州地区大北望寒武系剖面地层界线附近都有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显示,研究工作证实了徐州地区下古生界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07 / 7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徐州地区寒武纪灰质障壁砂坝沉积模式研究 [J].
桑树勋 ;
徐磊 ;
张华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6) :21-26
[2]   碳酸盐岩中稳定同位素对古气候的表征 [J].
王大锐 ;
白玉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30-32+6
[3]   中元古代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组成及海平面变化 [J].
李任伟 ;
陈锦石 ;
张淑坤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6) :1697-1702
[4]   碳酸盐岩氧、碳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目前面临的几个问题 [J].
李心清 ;
万国江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3) :51-57
[5]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地层学意义 [J].
邵龙义 .
沉积学报, 1999, (01) :84-88+120
[6]   德国南部地区上侏罗统麻姆组碳酸盐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J].
黄文辉 ;
刘文中 ;
W.M.Bausch .
地球化学, 1999, (01) :97-102
[7]   粒滩相与藻坪相沉积——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剖析 [J].
沙庆安 ;
江茂生 .
沉积学报, 1998, (04) :62-70
[8]   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J].
李玉成 .
沉积学报, 1998, (03) :52-53+55-57
[9]   碳酸盐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的理论研究 [J].
郑永飞 ;
周根陶 ;
龚冰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3) :2-16
[10]   云南永善肖滩早寒武世早期碳氧同位素记录 [J].
周传明 ;
张俊明 ;
李国祥 ;
虞子冶 .
地质科学, 1997, (02)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