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气象要素栅格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沈红 [1 ]
刘文兆 [1 ,2 ]
张勋昌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USDA-ARS Grazinglands Research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温度; 降水量; 栅格化; 直接插值法; 多元线性回归法; 趋势面分析法;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0.04.007
中图分类号
P416 [观测记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温度和降水量2种气象要素的栅格化方法进行研究,为非气象站点所在地区或宏观大尺度区域气象要素数据的获取提供参考。【方法】以直接插值法为对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趋势面分析法,对分布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27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与3种宏观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之间分别建立回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反距离权重法(IDW),对研究区2种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栅格化,并选用8个气象站点对栅格化结果进行检测。【结果】在对检验站点月平均温度的模拟中,直接插值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大于1.0℃,而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趋势面分析法的MAE值分别为0.485~0.776和0.242~0.509℃,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趋势面分析法明显优于直接插值法,而趋势面分析法较多元线性回归法更优;但在检验站点月平均降水量的模拟中,3种栅格化方法在模拟精度上并无明显差别。3种宏观地理因子中,海拔高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温度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而纬度则对研究区范围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结论】将宏观地理因子作为参数纳入到温度空间分布模型的构建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尺度范围内温度的模拟精度,并且趋势面分析法比多元线性回归法更具有优势;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模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在方法上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114 +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NCEP/NCAR逐时分析与中国实测地表温度和地面气温对比分析
    周青
    赵凤生
    高文华
    [J]. 气象, 2008, (02) : 83 - 91
  • [2] 气候变化对无定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J]. 生态学报, 2007, (12) : 4999 - 5007
  • [3] 中国区域地理、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
    舒守娟
    王元
    熊安元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6) : 1703 - 1712
  • [4]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的建立
    王宗明
    宋开山
    张柏
    刘殿伟
    李方
    徐京萍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1) : 351 - 357
  • [5] 黄土高原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孟庆香
    刘国彬
    杨勤科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 83 - 88
  • [6] 中国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与空间分布
    李军
    游松财
    黄敬峰
    [J]. 生态环境, 2006, (01) : 109 - 114
  • [7]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Ⅲ)——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
    刘新安
    于贵瑞
    范辽生
    李正泉
    何洪林
    郭学兵
    任传友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6) : 818 - 825
  • [8] 气温数据栅格化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廖顺宝
    李泽辉
    [J]. 气象科技, 2004, (05) : 352 - 356
  • [9] 基于台站降水资料对不同空间内插方法的比较
    冯锦明
    赵天保
    张英娟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 261 - 277
  • [10] 基于DEM的中国陆地多年平均温度插值方法
    潘耀忠
    龚道溢
    邓磊
    李京
    高静
    [J]. 地理学报, 2004, (03) : 366 -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