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主要平原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被引:92
作者
文冬光 [1 ]
林良俊 [1 ]
孙继朝 [2 ]
张兆吉 [2 ]
姜月华 [3 ]
叶念军 [3 ]
费宇红 [2 ]
钱永 [2 ]
龚建师 [3 ]
周迅 [3 ]
张玉玺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东部平原;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污染; 环境工程; 水文地质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15 ;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利用我国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检出法和超标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47.9%,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52.1%;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好于浅层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以锰、铁、氟、碘、总硬度等为主,人类活动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三氮"(NO3-、NH4+、NO2-)、镉、铅和微量有机等组分上.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三氮"普遍呈面状污染特征,重(类)金属呈点污染特征,尤以铅、砷污染较严重,有毒有害有机污染呈现"检出率高、超标率低"的特征.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应该尽快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有效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淮河流域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划分及特征分析 [J].
葛伟亚 ;
叶念军 ;
龚建师 ;
于俊杰 ;
左正金 ;
杨则东 ;
黄敬军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6, (04) :268-276
[2]   长江三角洲某地区浅层地下水单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J].
李炳华 ;
陈鸿汉 ;
何江涛 ;
刘菲 .
中国地质, 2006, (05) :1124-1130
[3]  
2011Edition of th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 Protectoin Agency. ERA820-R-11-002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