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

被引:61
作者
孙晗霖 [1 ,2 ]
刘新智 [1 ,2 ]
张鹏瑶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农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精准脱贫户; 可持续生计; 动态风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准脱贫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已成为后扶贫时期我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选择生计资本和代际可持续性两个关键属性构建了生计可持续性框架,将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五类,将后代教育作为代际可持续性评估要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国社科基金规划重点项目课题组于2016—2017年分三次进行的大规模微观农户入户调查数据,构建BP神经网筛选计算出可持续生计24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对各贫困地区可持续生计指数的预测结果表明:甘肃、山西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性较强,可持续生计指数分别为4. 288和4. 161;云南、江西、重庆精准脱贫户生计较稳定,可持续生计指数差别较小且均超过3. 6;四川、湖南精准脱贫户可持续生计指数为3. 377和3. 135,生计水平较低;贵州地区可持续生计指数为2. 953,精准脱贫户生计脆弱。基于生计动态转换视角,采用生存分析法探讨了影响精准脱贫户家庭生计可持续风险率的关键因素:因能力、教育、环境致贫的精准脱贫户在脱贫后生计稳定性较好,分别为3. 423、2. 750、2. 642 a,心理因素致贫的可持续生计的生存时间较短,生理因素致贫的生计稳定的生存时间最短,仅为1. 876 a。女性户主生计稳定持续时间(1. 841 a)明显低于男性户主(2. 792 a)。对生计稳定的精准脱贫户生计动荡的比例风险模型估计结果,与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直观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对于精准脱贫可持续生计的重要程度最强,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对生计稳定有较大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贫困户脱贫退出后的2年应成为脱贫保障的重点"观察期",在这个期间应重点从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积累视角对生计尚欠稳定的精准脱贫户实施后帮扶和追踪支持,帮助精准脱贫户稳步实现可持续生计,让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Livelihoo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wo villages in Yesanpo Tourism District in China[J]. HUANG Tai,XI Jian-chao,GE Quan-sheng.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7(11)
[2]   国际扶贫中的退出机制——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J].
房连泉 .
国际经济评论, 2016, (06) :86-104+6
[3]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J].
李裕瑞 ;
曹智 ;
郑小玉 ;
刘彦随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79-288
[4]   基于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影响因素的生计资本度量——以四川省402户农户为例 [J].
刘恩来 ;
徐定德 ;
谢芳婷 ;
曹梦甜 ;
刘邵权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 (12) :59-65
[5]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
汪三贵 ;
郭子豪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47-150
[6]   生计资本对青藏高原东缘牧民生计活动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J].
王彦星 ;
潘石玉 ;
卢涛 ;
晏兆莉 ;
郭旭生 ;
尚占环 ;
盛丽 ;
吴宁 .
资源科学, 2014, 36 (10) :2157-2165
[8]   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 [J].
阎建忠 ;
喻鸥 ;
吴莹莹 ;
张镱锂 .
地理科学, 2011, 31 (07) :858-867
[9]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 [J].
杨云彦 ;
赵锋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3) :58-65+111
[10]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君如,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