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私法”适用的法理分析

被引:52
作者
刘志刚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关键词
公法; 私法; 国家行为; 第三者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宪法权利原则上不能被当作“私法”适用,其原因是:避免不同性质的宪法权利在被“私”用时产生冲突;宪法权利的公法性质和“领域界定”功能决定了它不适合于私法适用。但是,社会的发展为宪法的“私法”适用提出了内在的要求,主要因素包括:国家职能的结构性转移和承担公共职能的私人团体的出现使私人团体有可能侵犯到公民的宪法权利;立法不作为导致了宪法权利的虚置。在宪法权利的传统定位和现实社会的内在需求冲击下,各国相继出现了宪法“私法”适用的理论及辅助性机制,比较典型的是德国宪法的“第三者效力”理论和美国司法审查中的“国家行为理论”。中国应建构自己的宪法“私法”适用理论及运作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徐国栋著, 1992
[12]  
盖格. 在私法秩序及经济法秩序内的基本权利之意义 .
[13]  
人权保障与释宪法制 .2 法治斌[台湾]月旦出版公司 . 1993
[14]  
民权法案 .2 美国国会. . 1875
[15]  
273U.S.536 .2 . 1927
[16]  
343 U.S.451 .2 .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