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

被引:21
作者
孟仙
余毅震
刘卓娅
张萍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关键词
攻击; 亲子关系; 客体依恋; 精神卫生; 学生;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1.08.003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情况,探讨攻击行为与儿童亲子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省15个大、中、小城市6 587名小学四~六年级学生进行Buss-W ar-ren攻击问卷和亲子依恋关系调查。结果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攻击性随着年级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对父母的亲子依恋逐渐降低(P值均<0.01)。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P<0.01)。家庭依恋类型中,双亲依恋安全型的儿童攻击性最低,其次为母亲安全父亲非安全型,再次为父亲安全母亲非安全型,最高为双亲非安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儿童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儿童相比,有着更高的攻击性及较差的亲子依恋关系(P<0.01)。结论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干预应更多关注母子关系,单亲家庭以及重组家庭儿童应作为重点关注人群。
引用
收藏
页码:901 / 90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青少年依恋关系与攻击性的相关研究 [J].
李天莉 ;
刘毅 .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3) :196-197
[2]   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 [J].
詹方方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7) :891-893
[3]   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J].
李霓霓 ;
张卫 ;
李董平 ;
麦玉娇 ;
王晶晶 ;
邢文利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02) :91-96
[4]   儿童攻击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J].
纪林芹 ;
张文新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2) :122-127
[5]   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 [J].
余毅震 ;
史俊霞 ;
黄艳 ;
王俊 .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10) :811-813
[6]  
中小学生身体、言语和间接欺负的性别差异——中国与英国的跨文化比较[J]. 纪林芹,张文新,KevinJ ones,Nannette Smith.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7]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 [J].
于海琴 ;
周宗奎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04) :36-40
[8]   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J].
吴汉荣 ;
余毅震 ;
徐学俊 .
中国学校卫生, 2000, (04) :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