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呼号到法律逻辑——对中国工人抗争政治的话语分析

被引:22
作者
程秀英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权利意识; 规则意识; 符号性支配; 抗争政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105 ;
摘要
近年来在中国的劳工抗争中出现了对"权利说辞"的频繁使用,这到底意味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崛起也就是国家的撤退,还是反映了民众"规则意识"的延续以及国家的持续控制呢?本文对一组国有企业退休工人在十年抗争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文本进行了"话语实践"的分析,认为抗争工人所使用的话语依赖于具体的斗争情境与权力关系,而国家的各种制度安排在工人抗争的过程中促进了他们对自己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辩护。工人们对"权利说辞"的策略性使用一方面展示了国家对工人们的符号性支配,由此成功遏制了劳工抗争,防止了社会矛盾的激进化危险,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揭示了只有真正实行"法治"才是制度化地吸纳社会抗争的持久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消散式遏制:中国劳工政治的比较个案研究 [J].
程秀英 .
社会, 2012, 32 (05) :194-218
[2]   居住的政治——B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J].
郭于华 ;
沈原 .
开放时代, 2012, (02) :83-101
[3]   互联网动员与代工厂工人集体抗争 [J].
汪建华 .
开放时代, 2011, (11) :114-128
[4]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0, (09) :37-45
[5]   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 [J].
潘毅 ;
卢晖临 ;
张慧鹏 .
开放时代, 2010, (05) :5-26
[6]   脆弱的团结 对台兴工厂连锁骚乱事件的分析 [J].
黄岩 .
社会, 2010, 30 (02) :101-115
[7]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J].
吴长青 .
社会, 2010, 30 (02) :198-214
[9]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J].
于建嵘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6) :114-12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