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戈错晚第四纪湖泊发育、湖面变化与藏北高原东南部末次大湖期湖泊演化

被引:18
作者
赵希涛 [1 ,2 ]
赵元艺 [3 ]
郑绵平 [3 ,2 ]
马志邦 [1 ]
曹建科 [4 ]
李明慧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研究实验室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5]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班戈错; 晚第四纪; 末次大湖期; 湖泊演化; 湖面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班戈错是因湖面阶段性下降而于晚更新世末期从母湖色林错东部分离出来的小离湖。2003年5—7月,我们对班戈湖沿岸进行了详细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湖面高程及6条剖面湖岸阶地的水准测量,并采集了沿岸及邻区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U系年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班戈错湖岸阶地共6级,其中T1为与色林错分离后所形成,T2至T6的拔湖高度与U系年龄分别为:T2,11.8~29.8m/10.9±1.9~14.8±1.1ka BP;T3,32.4~59.8m/31.1±2.5ka BP;T4,52.4~83.7m/36.3±3.1~38.8±3.7ka BP;T5,82.2~112.9m/35.1±2.9ka B.P.;T6,121.8~139.8m/47.9±3.8ka B.P.,色林错各阶地的高度则应减去与班戈错湖面的高差9m。色林错—班戈错沿岸与纳木错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在形成时代上可以很好地对比。此外,在藏北高原东南部,还发现了多处晚更新世早中期的高位湖相沉积。据此,可以将藏北高原东南部自MIS5以来的末次大湖期的湖泊演化,划分为125~30ka BP/MIS5e~MIS3a的羌塘大湖期和30~0ka BP/MIS2~1的藏北湖群期。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25~96ka BP/MIS5e~c的羌塘大湖亚期,96~75ka BP/MIS5b~a的羌塘东湖亚期,75~37ka BP/MIS4~MIS3a的大湖退缩亚期及37~30ka BP/MIS3a残留大湖亚期。后者则可分为30~10ka BP/MIS2的湖泊咸化亚期和10~0ka BP/MIS1的盐湖发育亚期。本文还根据自1959年以来历年所测的地形图、遥感图像或数据、水位观测记录、三次水深测量和2003年5月26日的湖水位高程测量等资料,勾绘了班戈错近50年来的湖岸线变迁和湖面高程变化曲线图。研究表明,自1959年至2003年9月的近50年间,班戈错湖面总体上升,但其间经历了先降后升再略有下降的过程,即自1959年至1973年或稍晚,班戈错一直收缩、湖面下降了0.25m,此后湖面总体上升,其幅度可达1.75m。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1]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M]. 气象出版社 , 施雅风主编, 2003
  • [12] 青藏高原盐湖[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向 军等著, 1989
  • [13] 西藏河流与湖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4
  • [14] 西藏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 [15] Evidence of the pan-lake stage in the period of 40-28kaB.P.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2 Zheng M P,Meng Y F,Wei L J. Acta Geologica Sinica . 2000
  • [16] 青藏高原大湖期
    李炳元
    [J]. 地理学报, 2000, (02) : 174 - 182
  • [17] 湖相自生沉积作用与环境──兼论西藏色林错沉积物记录
    顾兆炎,刘嘉麟,袁宝印,刘东生,张光宇
    [J]. 第四纪研究, 1994, (02) : 162 - 174
  • [18] 西藏色林错湖相沉积物的花粉分析
    孙湘君
    杜乃秋
    陈因硕
    顾兆炎
    刘家麒
    袁宝印
    [J].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93, (12) : 943 - 950
  • [19] Monsoon Variation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the Last 12,000 Years——Geochemical Evidence From the Sediments in the Siling Lake
    顾兆炎
    刘嘉麒
    袁宝印
    刘东生
    刘荣谟
    刘禹
    安川克已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3, (07) : 577 - 581
  • [20] 12000年来青藏高原季风变化——色林错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证据
    顾兆炎
    刘嘉麒
    袁宝印
    刘东生
    刘荣谟
    刘禹
    张光宇
    安川克己
    [J]. 科学通报, 1993, (01) : 61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