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对以PBS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硝酸盐的影响

被引:41
作者
周海红
王建龙
赵璇
机构
[1]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环境技术研究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饮用水; 反硝化; 生物膜; 可生物降解多聚物;
D O I
10.13227/j.hjkx.2006.02.018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PBS为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BDPs),可以作为生物膜载体和碳源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对该工艺中pH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S颗粒表面可以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对膜内的反硝化菌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PBS反硝化系统承受pH冲击负荷的能力优于传统填料为载体的反硝化系统,当进水pH介于5.0~9.0之间时,反硝化过程中溶液的pH趋向中性,硝态氮的去除速率为0.60~0.63 mg/(g.d),最高达到0.70 mg/(g.d)(pH 7.5~8.0).当溶液中pH在6~8之间时,出水亚硝酸盐不稳定;pH<6时,出水中亚硝酸盐浓度高达0.7 mg/L;pH>8时出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 mg/L.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电化学氢自养与硫自养集成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 [J].
王海燕 ;
曲久辉 ;
雷鹏举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6) :711-715
[2]   广州市集中式供水“三氮”污染来源分析研究 [J].
胡前胜 ;
宋宏 ;
蔡承铿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 (05) :544-545
[3]   北京西南城近郊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及机理分析 [J].
邹胜章 ;
张金炳 ;
李洁 ;
林健 ;
田建宇 ;
陈鸿汉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01) :5-9
[4]   合肥市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程度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 [J].
储茵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98-101
[5]   石家庄市地下水中氮污染分析 [J].
毕二平 ;
李政红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 (02) :31-34
[6]   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脱除 [J].
范彬 ;
曲久辉 ;
刘锁祥 ;
孟光辉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0, (03) :44-50
[7]   中国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因素及控制研究 [J].
周泽义 ;
胡长敏 ;
王敏健 ;
王菊思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5) :1-13
[8]   饮用水生物脱氮技术现状 [J].
朱南文 ;
高廷耀 ;
周增炎 .
水处理技术, 1999, (04) :214-219
[9]  
我国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防治及水源保护区划分[J]. 徐芳香,陆雍森.污染防治技术. 1999(01)
[10]  
我国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防治及水源保护区划分[J]. 徐芳香,陆雍森.污染防治技术. 199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