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滴密度及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稻纵卷叶螟; 表面张力; 剂量; 雾滴密度; 雾滴大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面上有同等润湿展布能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水敏纸上收集到的雾滴密度。【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2.00 mg.m-2,增加雾滴密度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剂量增加到4.00 mg.m-2,雾滴体积中径VMD 200μm和VMD 75μm的雾滴密度在分别达到26.06和66.96个/cm2后,防治效果即可与高密度处理效果相当。VMD 200μm的雾滴密度为82.09个/cm2时,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00 mg.m-2,防治效果没有显著降低。VMD 75μm的雾滴密度为140.06个/cm2,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50 mg.m-2,防治效果同样没有显著降低。相同喷液量条件下喷施相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VMD 75μm的喷头增加了雾滴密度,提高了防治效果。【结论】氯虫苯甲酰胺低用量时,雾滴密度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密切相关。雾滴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仍可保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时,可通过减小雾滴粒径,增加雾滴密度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66 / 6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不同施药器械、施药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陈林生
    [J]. 福建稻麦科技, 2011, 29 (02) : 8 - 10
  • [2] 创新田间施药技术体系的思考
    马伟伟
    曹胜柱
    刘丰乐
    刘雪美
    张晓辉
    [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 (02) : 306 - 308+321
  • [3] 药液表面张力与喷雾方法对雾滴在水稻植株上沉积的影响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范鹏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02) : 213 - 218
  • [4] 机动弥雾法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蚜虫的雾滴沉积密度与防效的关系
    崔丽
    王金凤
    秦维彩
    尹姣
    袁会珠
    [J]. 农药学学报, 2010, (03) : 313 - 318
  • [5] 基于光谱技术的水稻稻纵卷叶螟受害区域检测[J]. 孙红,李民赞,周志艳,刘刚,罗锡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4)
  • [6] 农药雾滴在作物上的沉积量和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概述
    王穗
    彭尔瑞
    吴国星
    张天顺
    张建生
    张川
    余杨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5 (01) : 113 - 117
  • [7] 喷雾助剂对三唑磷在水稻叶片上沉积量的影响
    石伶俐
    陈福良
    郑斐能
    王仪
    谢明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2) : 4228 - 4233
  • [8] 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稻田有益节肢动物的安全性评价
    刘芳
    奚本贵
    包善微
    张桥
    秦吉祥
    石细敏
    江涛
    赵俊玲
    [J]. 植物保护, 2009, 35 (05) : 139 - 144
  • [9] 喷雾液动态表面张力与雾滴粒径关系
    赵辉
    宋坚利
    曾爱军
    何雄奎
    [J]. 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 (08) : 74 - 79
  • [10] 氟虫腈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沉积特性研究
    朱金文
    周国军
    曹亚波
    戴余有
    朱国念
    [J]. 农药学学报, 2009, (02) : 250 -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