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性质、经理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来自深、沪证劵市场的经验数据

被引:8
作者
章卫东 [1 ]
袁聪 [1 ]
张江凯 [1 ]
高雪菲 [2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 招商银行南昌分行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所有权性质;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4.04.018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运用代理理论分析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理人在股票期权激励授权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法,并采用深、沪证劵市场2008—2012年153家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同等数量的未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对照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授权前进行了负的盈余管理,并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授权前进行负的盈余管理程度要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 [J].
吕长江 ;
郑慧莲 ;
严明珠 ;
许静静 .
管理世界, 2009, (09) :133-147+188
[2]   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 [J].
薄仙慧 ;
吴联生 .
经济研究, 2009, 44 (02) :81-91+160
[3]   制度变迁、国家控股与股权激励 [J].
程仲鸣 ;
夏银桂 .
南开管理评论, 2008, (04) :89-96
[4]   政府干预、行业竞争与薪酬契约——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刘凤委 ;
孙铮 ;
李增泉 .
管理世界, 2007, (09) :76-84+128
[5]   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机制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分析——考虑各种主体治理机制的相关性 [J].
王满四 ;
邵国良 .
金融研究, 2007, (02) :133-145
[6]   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持股激励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胡阳 ;
刘志远 ;
任美琴 .
南开管理评论, 2006, (05) :52-58+82
[7]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 [J].
刘国亮 ;
王加胜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 (05)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