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重构

被引:8
作者
王新盼
姜广辉
何新
张瑞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重构; 多元潜力; 农村居民点; 系统相互作用; 整治潜力;
D O I
10.16360/j.cnki.jbnuns.2015.02.013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潜力界定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中的核心基础理论,是科学开展潜力测算、划定整治分区、提出整治目标、制定整治模式等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受"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驱动明显,导致单一、静态的潜力观,无法正确引导实践.本文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中对潜力产生根源、内涵和内容阐释不明等问题,以农村居民点整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相互作用揭示潜力产生根源,重构潜力内涵和内容,探讨多元潜力实现机制,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化具有推动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基于系统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J].
苏高华 ;
陈方正 ;
郑新奇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4) :117-120+126
[22]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 [J].
陈荣清 ;
张凤荣 ;
孟媛 ;
郭力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4) :216-221
[23]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方向 [J].
谷晓坤 ;
代兵 ;
陈百明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27 (06) :95-99
[24]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 [J].
宋伟 ;
陈百明 ;
陈曦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1) (S1) :1-5
[25]   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机制创新途径初探 [J].
刘洋 ;
欧名豪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55-59
[26]   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辨析——以北京市郊区为例 [J].
张强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03) :65-72
[27]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J].
张正峰 ;
赵伟 .
经济地理, 2007, (01) :137-140
[28]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J].
朱玉碧 ;
凌成树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06) :410-413
[29]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J].
杨庆媛 ;
张占录 .
中国软科学, 2003, (06)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