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七十年教研制度的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20
作者
卢立涛 [1 ]
王泓瑶 [1 ]
沈茜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研制度; 历史制度主义; 结构性变迁; 历史性变迁;
D O I
10.13445/j.cnki.t.e.r.2020.01.015
中图分类号
G428 [教研室(组)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教研制度在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握教研制度的变迁历程及内在逻辑有助于进行教育制度创新。借助历史制度主义对教研制度历史变迁逻辑进行检视,可得出如下结论:从结构分析范式来看,国家制度背景决定了教研制度的走向;相关变量制约了教研制度的发展;主体行为与教研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的演变。从历史分析范式来看,教研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性,并通过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适应性预期等方式进行自我强化;教研制度规范化是其"历史否决点",在此之前,政治因素是其突变式变迁的关键否决点,此后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则是其渐进式变迁的重要否决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4]   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 [J].
彼得·豪尔 ;
罗斯玛丽·泰勒 ;
何俊智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 (05) :20-29
[5]   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 [J].
杨光斌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03) :117-123
[6]   新中国“十七年教育”的基本特征 [J].
杨东平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 (01) :9-16
[9]  
撬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支点[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梁威, 2011
[10]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少杰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