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创新何以持续:基于“政绩安全区”的组织学解释——对一个县级市“智慧市”项目过程的案例观察

被引:39
作者
张翔 [1 ,2 ]
ZHAO Wenyao G [3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3] 加拿大莱克海德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政府创新; 政绩安全区; 智慧城市; 政绩风险;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20.04.002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制度约束的逐渐强化,地方政府创新面对政绩风险逐渐提升,但许多地方政府在创新上却又表现出了可观的持续性。为了进一步解释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本文以"制度-实践"的松散耦合关系为理论基础,对一个县级市(H市)智慧城市项目的创新过程的个案进行过程追踪。经过案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与政绩生产之间存在一个"政绩安全区"的中介机制。通过这个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不是消极地规避政绩风险,而是积极地化解政绩风险,从而持续性地将"创新实践"转化为"政绩生产"。本文基于新制度主义组织学对"政绩安全区"进行概念化,并讨论其运作机理。这一理论发现既呈现了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一个关键动力机制,也揭示了"制度-实践"松散耦合关系持续发挥作用的结构化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9+172 +17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目标权衡与过程控制:地方政府创新的行为逻辑 [J].
冯猛 .
社会学研究, 2020, 35 (02) :124-145+244
[2]   “行政共同体”:对城市政府结构化过程的一种解释 [J].
张翔 .
学术月刊, 2018, 50 (06) :67-77
[3]   模糊性政治任务的科层运作——A县政府是如何建构“创新”政绩的? [J].
李妮 .
公共管理学报, 2018, 15 (01) :1-11+153
[4]   “复杂政策”与国家治理——基于国家连片开发扶贫项目的讨论 [J].
吕方 ;
梅琳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3) :144-168+245
[5]   最优绩效、满意绩效与显著绩效:地方干部应对干部人事制度的行为策略 [J].
高翔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 (03) :161-171
[6]   为创新而竞争:一种新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 [J].
何艳玲 ;
李妮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70 (01) :87-96
[7]   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5, (02) :82-102+5
[8]   统治风险与地方分权 关于中国国家治理的三种理论及其比较 [J].
曹正汉 .
社会, 2014, 34 (06) :52-69
[9]   再论行政发包制:对评论人的回应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98-113
[10]   论中央授权下的改革局部先行模式 [J].
黄卫平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04)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