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川西地区现今垂直地壳运动研究
被引:65
作者:

王庆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史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
[2]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3] 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水准;
垂直运动;
下地壳流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处川滇菱形活动地块中、北部的川西及邻区,是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东南方向运动的重要通道,也是青藏高原上新世以来大幅隆起的重要延伸区和影响区.利用川西及其邻区1970年至2006年的多期水准观测资料,采用以相邻水准点间高差变化速率为观测值的垂直形变网平差方法,获得了川西地区近30年来的长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结果表明,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现今仍处在差异性的快速隆升阶段,其中:(1)位于泸定、雅江之间的高尔寺山地区现今隆起速率为3.0~4.0mm/a,位于雅江、理塘之间的剪子弯山-卡子拉山地区的现今隆起速率为4.0~4.8mm/a,而位于理塘、中甸之间的沙鲁里山、大-小雪山地区,其现今隆起速率为3.0~4.0mm/a.(2)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东南端的贡嘎山区,其相对四川盆地的现今隆起速率至少为5.8mm/a,相对安宁河谷地的隆起速率也不小于3.0~4.0mm/a,贡嘎山隆升速率之大可与喜马拉雅山5~10mm/a的隆起速率相媲美.(3)大凉山地区的现今隆起变形主要集中在安宁河断裂带与大凉山断裂带之间的块体上,相对四川盆地的隆起速率为2.5~3.0mm/a.(4)位于川滇菱形地块中部的丽江、永胜、攀枝花地区,相对四川盆地表现为?2.0?1.0mm/a的下降运动,其相对下降运动与GPS地壳水平运动所表现出的东西向拉张变形特征相一致.(5)综合GPS、水准、大地电磁测深等观测资料分析认为,川西地区尤其是贡嘎山脉的现今快速隆升运动,可能与下地壳塑性流的受阻增厚密切相关,而川滇菱形地块中南部的东西向拉张和下沉变形,则可能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下地壳塑性流的南东、南西向分叉运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98 / 61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J]. 岩石学报, 2006, (04) : 867 - 872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张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张岳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金贵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王清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 [2] 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J].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 5 - 1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尹功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道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传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作用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耦合模型[J]. 地质学报, 2005, (06) : 748 - 756+87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晚新生代剪切变形40Ar/39Ar测年及其构造意义[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7) : 613 - 621张岳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杨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5] 四川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与隆升过程初步研究[J]. 中国地质, 2004, (01) : 23 - 33张岳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杨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孟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6] 青藏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隆升[J].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 50 - 57+133潘保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系高红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系李炳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系李吉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系
- [7] 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过程初步研究[J]. 地学前缘, 2003, (04) : 599 - 612张岳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杨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马寅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孟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 [8]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及其构造意义[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3, (S1) : 173 - 180孙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晋光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白登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王立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9]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3, (S1) : 21 - 32王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沈正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牛之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张祖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孙汉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甘卫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王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任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CA90095-1567,USA ,北京 100029 ,北京 100036 ,天津 300180 ,北京 100029 ,武汉 430071 ,北京 100029
- [10]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3, (S1) : 151 - 162徐锡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闻学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郑荣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马文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宋方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于贵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