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生态足迹分析——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被引:15
作者
朱琳
卞正富
赵华
余健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足迹; 三维生态足迹; 资源枯竭城市; 贾汪区;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3.05.002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贾汪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传统生态足迹法和三维生态足迹法。研究结果:11年来,贾汪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呈现逐步增长状态;2000—2003年,生态足迹尺度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2004—2010年,生态足迹尺度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高度从2004年开始超过1,即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2010年,生态足迹高度增长到9.89,即在当年生产性土地生产能力下,以2010年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消费速度,自然系统需要经历9.89年时间生产才能满足当年城市发展的资源需求。研究结论:近年来贾汪区转型发展仍然延续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摆脱资源约束,亟需制定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J].
宋宝莉 ;
何东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03) :34-37
[2]   中部地区煤炭城市产业结构效益动态比较分析 [J].
刘耀彬 ;
张安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0, (01) :11-16
[3]   采煤业生态足迹及地区间的差异 [J].
金丹 ;
卞正富 .
煤炭学报, 2007, (03) :225-229
[4]   论矿山生态建设 [J].
卞正富 ;
许家林 ;
雷少刚 .
煤炭学报, 2007, (01) :13-19
[5]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6]   Towards a 3D Nat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 Geography [J].
Niccolucci, V. ;
Galli, A. ;
Reed, A. ;
Neri, E. ;
Wackernagel, M. ;
Bastianoni, S. .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1, 222 (16) :2939-2944
[7]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 reply to Fiala (2008)[J] . Justin Kitzes,Daniel Moran,Alessandro Galli,Yoshihiko Wada,Mathis Wackernagel.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8 (4)
[8]  
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Why cities cannot be sustainable—And why they are a key to sustainability[J] . William Ree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 1996 (4)